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15-11-20 19:42
摘要:
以GB/T 14272—2011以及IDFB Testing Regulations Version 2010中規定的蓬松度測試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研究兩者的差異性和數據反映的異同點,通過對羽絨樣品的測試數據分析,得出一定的結論,為羽絨供應商了解中國和國際上對羽絨蓬松度的要求和方法差異等提供一些經驗和分析。
關鍵詞:蓬松度;國標;IDFB
隨著貿易的全球化和中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國內羽絨供應商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羽絨供應商將產品銷往中國。對于羽絨原料來說,羽絨蓬松度是至關重要的一項指標,直接關系到羽絨質量的高低以及銷售價格的高低,因此各國對羽絨蓬松度有相應的考核方法。由于我國的標準對羽絨蓬松度的考核方法和國際上并不一致,因此了解兩個方法的差異是很必要的。本文結合試驗數據,比較分析了兩種標準的測試方法的區別,供業內人士參考。
1檢測標準對比
蓬松度是國際上度量羽絨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標。羽絨的蓬松度越高,說明在同樣充絨量下的羽絨可以固定更大體積的空氣層來保溫和隔熱,所以羽絨的保暖性越好。因此該指標就成為衡量羽絨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我國,羽絨蓬松度更是一個強制性考核的指標,不符合國標蓬松度要求的羽絨,不允許制作羽絨產品。
對蓬松度測試,我國采用標準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中的方法,國際上則多采用IDFB 2010版標準規定的蒸汽還原法。兩者都注重羽絨的平衡回復蓬松方法,即都有預處理的過程,然后才是采用定壓的方式得到羽絨的蓬松高度數據。但兩種方法在測試的細節、儀器以及最終結果的出具上都有差異。GB/T 14272—2011規定了羽絨蓬松度必須達到的指標,如標稱90%的灰鴨絨蓬松度大于等于14cm才算合格,而IDFB標準沒有指標值。
2試驗細節對比
標準GB/T 14272和IDFB在對羽絨的預處理、樣品的數量、采用的儀器、測試過程和結果的表征上都有差異性。具體如表1所示。
3測試結果比較
本文采用7批次不同的羽絨,分別按照GB/T 14272與IDFB的測試方法進行檢驗,均進行平行樣分析(初測和復驗共兩次分析)。所得數據見表2。
從上述測試的結果上看,平行樣的結果比較接近,視為合理有效的結果。1#~7#批次的羽絨,采用GB/T 14272檢測得出的結果是逐漸提高的,但采用IDFB進行檢測卻并不完全一致。
這表明,在羽絨質量相差較遠的情況下,比如1#樣品對比6#樣品、7#樣品,國標方法和IDFB方法都能明顯地反映出羽絨蓬松度的優劣。但是在羽絨質量比較接近的情況下,比如2#~5#樣品,則兩種方法的結果存在差異。由此可知,兩個方法的結果并不具有對等的可比性,因此要考核蓬松度指標要選定一種方法,避免采用兩種方法交叉考核。
4結論
國際上企業進行羽絨交易多采用IDFB方法來評價羽絨的蓬松度,而我國則采用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來考核,兩者從測試原理上較為接近,但是測試方法和測試結果是有差異的。特別是在羽絨質量較為接近的情況下,其結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企業在評估羽絨蓬松度指標的時候,要考慮到不同市場的檢測方法差異,采用同樣的標準要求,才能更好地達到監控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州市纖維產品檢測院)文/劉真
來源:中國纖檢